寧波圖書館“江河甬念”---張鐘速寫展
- 分類:媒體新聞
- 作者:
- 來源:
- 發(fā)布時間:2017-04-27
- 訪問量:
(1984年的天一閣)
天一閣、鼓樓、天封塔、溪口……寧波的名勝名景,曾出現(xiàn)在很多畫家筆下。
在寧波,有這樣一位畫家,用四十余年不懈的創(chuàng)作,記錄這個城市的名景和變遷。近日,“江河甬念——張鐘速寫展”正正在寧波市圖書館展出,展示了寧波畫家張鐘41年來描繪寧波市區(qū)、余姚、鎮(zhèn)海、慈溪、奉化等地風景速寫和人物速寫30余張,彰顯了一位鄉(xiāng)土畫家對這座城市的深深眷念。
(畫家張鐘)
很多人以為張鐘是一位職業(yè)畫家,事實并非如此。生活中,他是余姚一家知名電測儀器企業(yè)的總經(jīng)理。
上世紀70年代,張鐘從余姚中學畢業(yè)后,沒有考上專業(yè)藝術(shù)院校,之后進入無線電廠工作,隨后在改革浪潮中起起浮浮,事業(yè)也頗有成就。
雖然身在商海,張鐘并未放棄美術(shù)理想。他開始在業(yè)余時間進行創(chuàng)作,1977年的通濟橋、余姚造紙廠等鄉(xiāng)景都成為他的速寫對象。天一閣、鼓樓、天封塔、中天閣、五桂樓、招寶山大橋、溪口……這些寧波名景都在他的筆下一一繪就。《梁弄流韻》、《抗日空軍英雄周訓典》等書籍都采用他的畫作作為封面、內(nèi)頁,《景中情》、《張鐘速寫集》這些著作也深受速寫愛好者的喜愛,浙江省美術(shù)家協(xié)會還將張鐘吸納為會員,這在寧波的非職業(yè)畫家中并不多見。
(展覽現(xiàn)場)
本次展出的30余幅畫作,包含了四個系列作品。
“府城風光”選擇了《張蒼水故居》、《天封塔》、《月湖與柳汀街》、《天一閣》、《屠呦呦故居》、《戰(zhàn)船街》等描繪城區(qū)古跡的幾幅作品,透露出寧波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。
“三江流韻”系列則將通濟橋、五桂樓、中天閣、鳴鶴老街等全市的名勝囊括其中,創(chuàng)作年代跨越了四十余年,尤其是上世紀70年代的通濟橋周邊、未改造前的鳴鶴老街……這些風景都隨著城市建設(shè)已成歷史。
“甬人百態(tài)”則是新老寧波人的肖像畫,譬如《沿著長城路店面艱難涉水通過的一家子》正是余姚水災時,張鐘在公司面前偶然遇見了兩對淌水的人,組畫《棕匠》則是在火車上偶遇三個上虞來的棕繃師傅,只是旅途中的緣分,卻留下了三張只屬于上世紀90年代的勞動表情。
“古城新顏”則呼應“府城風光”,將寧波各地這些年來港口、會展、交通的巨大成就作為重要題材,繪出了寧波四十年的巨變。
(展覽現(xiàn)場)
(張鐘筆下的棕匠)
值得一提的是,為了慶祝寧波市圖書館90周年館慶,張鐘特意創(chuàng)作了一幅速寫送給圖書館。去年夏天最熱的時候,張鐘第一次來市圖書館取景,冒著高溫,從姚江畔到孝聞街一帶多次取景,最后爬上了圖書館附近一座住宅樓的頂樓,才找到了滿意的角度。在布展時,張鐘對每一副展出的畫作的擺放多次矯正,還模仿觀眾的視角來回行走,保證每一位來觀展的觀眾都能最直觀地欣賞作品。
(2013年國慶節(jié),臺風來襲,沿著長城路店面艱難涉水通過的一家子。)
(張蒼水故居)
(張鐘筆下的寧波市圖書館)
展覽將持續(xù)至5月16日,免費對外展出。
(寧波市圖書館外觀,攝于1991年9月)
點擊下方鏈接查看相關(guān)報道:
1、點擊鏈接查看原文:http://zj.zjol.com.cn/news/623443.html
2、點擊鏈接查看原文:http://zw.nbwh.gov.cn/jcms/jcms_files/jcms1/web9/site/view/art/2017/4/25/art_1981_95906.html